
抑郁康复的第四个年头,儿子拿到了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;
那一刻我们全家都哭了,是喜极而泣、更是劫后重生!
亲历儿子从抑郁、厌学、休学、复学再到逆袭武大,一路走来感慨万千!
其实走出抑郁并不难,只要方法正确不仅顺利而且还很快!
以下诠释是儿子180天康复的全过程,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和启发。
01
儿子抑郁时正值初二,冲刺中考的关键期。
那时儿子已经出现了躯体化反应,连医生都说他可能会错过中考。
更甚者还有人告诉我们走出抑郁需要好多年,高考都不一定能康复。
那段时间我们全家都被黑暗笼罩,甚至我都差点被折磨得抑郁。
我和孩子爸爸翻阅了大量心理学方面的书籍,我还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书。
展开剩余84%好在努力没白费,我们的思想、观念和心态都发生了变化。
我发现走出抑郁,首先要对抑郁有个清醒的认知!
儿子抑郁初期非常排斥自己患病的事实,我和他爸爸也是如此,觉得整个天都塌了!
不仅我们这样,据我所知很多抑郁症病人及家人也是这个心态。
事实上,抑郁就像面对其它困境一样,接受才是破局的关键。
接受意味着不再对抗、意味着逃离了内耗的陷阱。
当我们不再消耗能量,才能将精力聚焦于“如何解决问题,”而不是“为什么会发生?”
心理学中的强化理论也指出,越是对抗越能强化其影响,接受才能掌握主动权。
“把抑郁当成普通的感冒发烧,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们就是病了,谁还不感冒发烧?”
课堂上老师的一句话让我恍然惊醒!
可不是嘛,一个心理疾病一个生理疾病,但都是普通的小问题,没啥不能接受的!
我开始把这个理念传递给儿子之外的所有家人;
之所以不直接说服儿子,是因为我明白谁都无法改变谁,除非自愿改变,更何况儿子还是个“病人。”
我们开始蔑视抑郁,朝夕相处的儿子自然而然地受其影响。
在被熏陶的第60天,儿子拒不接受的态度终于出现了裂痕!
02
心理学中有一种说法,抑郁症患者都是善良的人。
之所以患上抑郁,是因为他们总是把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对上自己,也就是说对内攻击。
可都是血肉之躯,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有一个承受的限度,超过度,等待的只能是各种生理或者精神上的疾病。
基于这点认识,我开始给儿子传输“任性的观念。”
“爱自己,去做自己喜欢的,只要你想爸妈都支持你!”
这句看似简单的话,其实蕴含着巨大的能量。
那时的儿子目光呆滞、兴趣全无,每天活得就像个行尸走肉,甚至连生活都已经不能自理。
行动起来、哪怕提出任性的要求,对儿子来说都是最奢侈的存在。
而“取悦自己”实则就是打破自我忽视的枷锁,在封闭的壁垒上撕开一道口子让希望照进来。
儿子一直希望去大西北,想看广阔无垠的沙漠、想在草原上策马奔腾。
可每次不是因为他功课紧张就是我们工作忙未能去成。
后来我和他爸爸做了个决定,我们请了长假带着儿子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。
不仅这件事,儿子喜欢的其它事上,我们也是大力支持和引导。
走出去、动起来,对抑郁症患者来说太重要。
在后期的疗愈中,儿子凭借这一点,在抑郁的第90天终于一改空洞的神色,脸上的表情竟生动起来。
03
“再也没有比虫鸣鸟叫更动听的声音!”
疗愈后的儿子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,逛公园、踏青是儿子最大的喜好。
这个习惯是他治愈期间保留下来的习惯。
其实,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低成本治愈抑郁的方法——拥抱大自然。
这并不是毫无依据,科学研究表明,自然环境能够对大脑神经递质的分泌起到调节作用。
而血清素作为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又被称为“快乐激素。”
它对改善情绪、减轻抑郁焦虑发挥着巨大作用。
此外,亲近自然还能增加一个人的“自我效能感。”
当人们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时,他们往往会收获一种达成目的自我掌控感。
这种正面心理能够促进自信心的增加,对缓解低落情绪大有裨益。
抑郁最严重的时候,儿子非常抵触外出,甚至连进出自己的房间都很艰难。
我们并没有强制要求他,而是从花鸟市场买来很多绿植放在阳台和房间的各个角落。
经过两三个月的自我疗愈,儿子的心态渐渐发生变化。
他开始走出房间,阳台成了他最爱的地方,照顾绿植成了他每天雷打不动又乐在其中的“责任”。
对症下药才能快速见疗效,果真如此!
在疗愈的第180天,儿子穿上了许久未穿的校服。
04
写在最后:
180天的疗愈不仅让儿子重生归来,对我们家人更是一场生命的洗礼。
都说抑郁只有两种可能,要么走出来、要么被打败。
我很庆幸,我们找到了走出抑郁的科学方法,更骄傲儿子战胜了他内心的恶魔。
(图片为网络图片,侵权请告知删除)
发布于:山东省网上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